美国经济学专业:经济学博士毕业生的求职和招聘过程五部曲
美国经济学专业留学就业前景如何?经济学博士毕业后发展方向如何呢?下面分享美国经济学专业学长的求职经验及经济学博士毕业生的求职和招聘过程。
经济学博士毕业生的求职和招聘过程
经济学的博士毕业生可以同时在学术和非学术市场上求职。但是,指导教授总是希望最优秀的博士生去学术界工作,这是因为在美国,衡量一所大学博士教育水平的主要标准是看该校的博士毕业生有多少去学术界,特别是主要研究型大学就业。虽然在同等学历中,学术界的工资收入平平,但是学术界有一些独特的吸引人的地方,包括从事学术工作在选择研究题目上比较自由,学术界聚集了很多“智识”(intellectual)取向的人才因此具有浓厚的智识气氛,以及学术工作在时间安排上比较灵活。这就使得美国学术界得以吸引许多最优秀的经济学博士毕业生就业。
在美国,博士毕业后的第一个工作是不留校的(特殊情况除外),这几乎已成为一种习惯。有时虽然留在本校,但也不留在本系,而是去本校的其它学院如商学院或公共管理学院。这样做可以促进学术交流,有利于学术发展。但这并不排除毕业几年后从其它任教的学校再回到母校经济系任教的可能性。事实上,这种情况不时发生。
经济学新博士的就业市场,从头一年十月开始到第二年三月市场出清,历时约半年时间。这其中可分为五个步骤。
1.第一步:内部分类(ranking)
经济学家市场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美国每年新毕业的经济学博士估计有一千以上。如果有一千人去申请一个职位,那末招聘单位的工作量就太大了。这么大的市场如何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呢?美国大学培养博士的经济系有这样一种制度安排。每年十月,经济系教授要开一次会,对本年度有意在美国找工作的博士候选人作一个内部分类,即根据学生的求职论文的质量以及其它因素,把他们按不同的就业目标分类。这些目标包括:研究型大学经济系或职业学院(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等)、独立的文科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其它大学、国际组织和政府机构、商业(包括金融)机构,等等。对于研究型大学,还可细分为顶尖大学(约前10名)、领先大学(约前25名)、主要研究型大学(约前50名),等等。
一个系负责毕业生就业的教授(placement officer)在十一月间,同各用人单位电话联系时,将根据系教授会议的这一分类向招聘单位推荐学生。比如,某某被列入顶尖大学经济系一类,那么他就会被推荐到这些学校。需要说明的是,这一排名只对争取得到面试(即下面说的第三步)有用,而对以后的几步就没有什么用了。可见,这种分类机制大大减少了招聘单位的工作量,因为它们只需看少数被推荐的人的申请材料就可以了。
2.第二步:寄出材料(mailing out)
通常在十一月、十二月间,招聘单位会根据负责安置毕业生的教授的推荐,向学生索取材料。学生寄出的申请材料一般包括如下三项:简历(c.v.)、求职论文和指导教授推荐信。一般来说,学生若自己寄出申请材料而无系里的推荐,找到学术工作的机会比较小。
招聘单位收到这些材料后,其“招聘委员会”成员分别阅读申请人的求职论文,并根据论文质量和本单位的需求,决定是否面试。通常每一空缺要面试10人以上。论文质量是决定是否面试的最关键的因素。一个寻找工作的博士候选人在十二月底以前若有十个以上的面试的预约,那么机会就不错。
3.第三步:面试(interview)
每年一月初,美国经济学会召开年会。这个年会的一个重要职能,是提供一个全美国的经济学家就业市场运作的场所。起初,参与这一市场的只是美国和加拿大的学校和机构。由于非常成功,后来便不断扩大,目前已经包括了不少欧洲、亚洲和拉美的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我国的北大和清华也开始参与。在会议召开的三天内,全世界几千名经济学家和即将取得博士学位的学生们聚集在一起。学术和非学术的招聘单位在会场外面试候选人,众多的供求双方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见面交谈,效率非常之高,场面十分壮观。由于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很多面试,往往到最后双方都筋疲力尽。
面试通常持续半个小时。面试的人包括3至5名招聘委员会的成员,和某些同被面试人相同研究领域的教授。面试的人通常会问三个问题:论文要点是什么?有什么其它研究计划?和能教什么课?为了回答第一个问题,被面试人要在五至十分钟内概述其论文要点(这被称作“spiel”)。参加过面试的人发现,开始的一、两分钟给人的印象最深刻,因此也最为关键。面试后,招聘委员会决定是否邀请该人到本校来演讲论文。通常一个空缺要邀请三至五人来演讲。因此,如果面试后,一个人得到三个以上这样的邀请,那么最终得到至少一个工作聘用的机会就比较大了。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的人,在面试时会比较吃亏。
4.第四步:校园访问(campus visit)
每年的一、二月是经济学家就业市场的繁忙季节。如果某系有二、三个空缺,那末就要邀请十名左右的博士候选人来校访问。每一个候选人的访问通常是一整天。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论文演讲(seminar),也称求职演讲(job talk)。在演讲的一个半小时中,将全面考验演讲人各方面的能力,包括将来的教学能力。校园访问的另一项内容,是候选人与系内教授的个别谈话,交流各自的研究兴趣。因此,一个人与同事的交流能力是校园访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就业是双向选择,校园访问也是候选人了解该学校和系(院)的好机会。系主任和院长会借此机会介绍该校工资、福利、教学负担、科研支持等具体事宜。
面试时,参加的人有限,而论文演讲时,参加的人就较多,包括那些研究别的领域中的教授。因此,候选人需花很大精力准备这场演讲。不仅要使你的研究领域里的人欣赏、喜欢,而且也要能与那些在你的研究领域之外的人沟通,引起他们的兴趣。
5.第五步:受聘协商(bargaining)
各校在接待完所有的访问后,由全体教授表决给出聘用信(job offer)。这通常在二月份。一般学校会给半个月到一个月的答复期限,特殊情况可延长。因此在三月份的时候,候选人将权衡各个职位的利弊,并与各个单位讨价还价。一般来说,对新毕业的博士而言,在薪水上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可讨价还价的主要是头几年的暑期补贴(在美国,教授的工资通常只是九个月的,不包括暑期)、头一两年的教学任务、科研经费等。到三月底的时候,美国的经济学家学术就业市场就已基本上出清。
美国的主要研究型大学遍布各州,只有少数城市内有两家或以上的主要研究型大学。在许多大学城內,非学术就业机会不多。近十年来,由于职业女性,特别是女博士的大量增加,学术就业市场上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即“显著另一方”(significant others)的工作问题,比如配偶的工作。“双职工”问题成为决定经济学家人员配置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在美国,过去是没有的。
了解更多美国经济学专业留学信息请点击:http://www.edujingji.com。如果您担心浏览网页浪费您的时间,那么就直接拨打全国免费留学咨询热线:400-6989-511,我们期待您的来电!!!